close

帶著「知覺」旅行,從「飲食」出發!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民以食為天。」…

    「飲食」是生存最重要的本能需求,從飲食出發,創造出所有文化。因應生存環境的特性,各地區或民族自然發展出殊異的飲食習慣。繼之以各種地區間、國際間、人際間的交流,飲食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地與外來飲食習慣的競爭、融合,挑戰人們的味蕾,更激發出無窮的創意。現在,「飲食」仍然是生存的本能需求,但是披上了瑰麗多變的外衣,展現出迷人的風貌。

    「歷史」可以從很多面向來探討,飲食是其中最庶民的一面。以日本為例,粗略以明治維新劃分。明治維新之前,飲食以米食,及蔬食、少許海鮮為主;明治維新之後,大量接觸外國文化,由上而下,推廣食用麵食、肉類等。人民由不願意、勉強配合到接受,這項革命,改變的不只是「食材」,改變的是觀念、態度及行為。這一項「不帶煙硝味」的廚房戰爭,誰是贏家?無法蓋棺論定,但是就我來看,日本成功了,不論表面或裡子都是贏家。

    簡單以世界美食「米其林指南」來看,自從2007年加入評選,一路追趕巴黎,到了今年2017年,根據日本官網的提前公布,已經是全球擁有米其林三星最多的城市,「世界美食之都」的名號當之無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米其林推薦榜單上的餐廳,涵蓋了法國菜、義大利菜、韓國菜、中國菜等多國料理外,日本料理、壽司、天婦羅、河豚、鰻魚、拉麵等本土料理,甚至修道院的精進料理等也在其中。這代表著日本的飲食革命,吸納了外來料理的精華,也確實地保留自己的飲食精隨。這樣多元又傑出的飲食風貌,是日本每年吸引超過2000萬外國遊客的主因之一。

對於遊客而言,常常深陷旅遊地區的文化之中而不自知。隨著旅遊結束,又回到原生文化,如果曾留下一絲絲文化感觸或衝擊,已屬難得可貴。其實,只要多一點點「刻意的知覺」,旅遊會是一場豐盛的文化饗宴。日本只是一個例子,各地區旅遊都類似,行前多做一點點功課,再藉由每日必須的飲食來親近該地區的風土民情,進戲棚而入戲,值回票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飲食 旅行 知覺
    全站熱搜

    SS2014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