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林古堡葡式蛋塔
五顏六色的「葡式蛋塔」
誘人吧!
剛出爐
溫溫熱熱的
「原味葡式蛋塔」
一切為4
看看那「ㄉㄨㄞ、ㄉㄨㄞ」的內餡
瞧瞧那「蓬鬆的284層酥皮」
迫不及待地
放入嘴中
「耶…」
「呼…」
「啊…」
耶!就是這種奶蛋的油香
呼!軟嫩酥脆兼具
啊!再來一塊~
「沖繩黑糖葡式蛋塔」
「哇…」
「嗯…」
「喔…」
哇!濃濃的奶味,帶著淡淡黑糖的焦香
嗯!滑潤的口感
喔!好幸福~
想吃嗎?
嘿嘿…
得來不易滴~
星期天下午
抓了個空檔
從台中五權西路交流道
1號國道往南走
轉 3號國道
員林交流道下
往埔心方向
看見「羅厝天主堂」指標
右轉直行
蜿蜒的田間小徑
「羅厝天主堂」到了
一開車門
「哇~好香」
靠著「好獅鼻」
聞香找到
天主堂正對面的
「貝林古堡」葡式蛋塔專賣店
別看我名稱寫得這麼完整
實際上
沒有招牌
沒有正門
更沒有吆喝的服務生
只有…
只有…
濃濃的奶香味~
戴著紅色貝雷帽
熱情的老闆娘
趁著「烤蛋塔」的空檔
端了咖啡
開心地聊起了「葡式蛋塔」的由來
還有「貝林古堡葡式蛋塔」的特色
原來啊~
「葡式蛋塔」是19世紀的時候
葡萄牙天主教堂的修女
為了安撫孩子們才發明的甜點
沒想到
2、3百年後
不僅成為葡萄牙的國家代表性甜點
還遠傳至澳門
成為「澳門特產」
意外的「殖民文化」產物!
更意外的是
由澳門來到臺灣
颳起「葡式蛋塔」炫風
滿地開花
不一會兒
又消失無蹤
造就了「蛋塔效應」這個新詞兒!!
傳奇性十足的蛋塔
怎麼能就此在臺灣消蹤匿跡呢?
所以…
「貝林古堡葡式蛋塔」誕生了!
以葡式蛋塔的發源地
里斯本郊區的「Bel’em」為名
依偎在百年天主教堂「羅厝天主堂」身旁
希望延續當年修女對孩童的愛
傳承這份簡單的美味
一邊品嘗剛出爐
熱騰騰的「葡式蛋塔」
一邊喝著咖啡
聽著「貝林古堡葡式蛋塔」的故事
看著安靜恬適的天主堂
「安心」「舒服」的午後~
蛋塔出爐了
老闆娘熟練地將蛋塔「翻身」
藉著風力將熱氣吹散
這可是蛋塔皮酥脆的「撇步」喔!
一盤盤蛋塔相繼出爐
每一盤都不同顏色
黃色的原味
綠色的抹茶紅豆
棕色的沖繩黑糖
黑色的竹碳
深棕色的巧克力
再加上
日式北海道蛋塔
乳酪酥
「哇…」簡直是「蛋塔選美大會」
我被奶蛋香氣撓得醉醺醺
一眼望去
每個都美
美得想吞下肚子裡去
綜合口味
買10送2
每種口味都有了
回家品嚐囉~